由善性導師回答學員的問題,破除原來的固有觀念,你跟上了嗎?
- 為什麼不一定要某一個人來傳?因為心清淨,「法」自然在你這裡,不需要人家來傳。諸佛菩薩有無量的分身,如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所說:「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」很多人怕沒有法,其實是怕你沒有心 […]
- 無論任何宗教,包括世間法,信是最重要的。信百分之三十,最多只能做到百分之三十;信百分之五十,最多能做到百分之五十;唯有信到百分之百,才有辦法解脫、證道、成佛。《華嚴經》說: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,信是 […]
- 若你前面皈依的這位老師,你很信他,信心夠,他修的是正法,可以幫助你解脫、證道、成佛,理論上你應該在那裡好好的修。若那位老師傳的不是正法,沒有辦法幫助你解脫、證道、成佛,那麼你就要依止一位正法的老師 […]
- 生命層次愈高,隔陰之迷愈淡,因為聖境界者種無量善因,結無量善緣,得無量善果。隔陰之迷屬現象的問題,所以惡因種得多,隔陰之迷就重,反之則小。菩薩也有隔陰之迷,視其因緣,所以清醒時間也有長、有短。以 […]
- 有可能。當你講老師是善知識或是大根器,這時你的潛意識裡就在推卸責任,只是自己覺察不出來而已。反正老師是大根器,我不是大根器,與我沒關係!所有的人都要認為自己是大根器,所謂大根器,肯下苦功的人就是大 […]
- 會使你的意識作用特別昂揚的人、事、物等,就盡量不要去接觸。譬如會讓你感到特別高興或特別討厭的,因為那正好反其道而行,這就是為什麼要閉關,因為閉關可以有一段時間不接觸這些東西。但如果之前接觸過的,閉 […]
- 對,最深層意識的不動,也不能稱為不動,應該叫清淨;清淨也不對,真的無以名之,勉強叫清淨。般若定就是定在般若,它不只是心定,心定有很多的層次,般若定也有很多的層次,從初地菩薩到佛,至少有十二個層次。證本 […]
- 要離開第六識、第七識、第八識那才叫做參,你用「心意識」都不叫「參」,所以現在的參公案其實都不是參,那是在思考,用腦筋思考怎麼可能證?永遠不會證!腦筋思考只能思考到周邊的東西,那是屬於「相」的部分,而且 […]
- 透過語言文字出來的,全部都是表面意識的作用,那個深層意識只是一個名稱。深層意識是和表面意識一起作用的,只是看它有沒有透過表面意識出來而已。所以,如果表面意識沒有出來,深層意識就不會出來。不同層次的 […]
- 要用行為、語言去配合,來幫助思想觀念的提昇。譬如,我們談到「十無量相應心品」,如慈悲心、報恩心等比較簡單的,就從這裡開始下功夫去修,一步一步提昇思想觀念的層次,久而久之思想觀念就會成形。《楞嚴經》 […]
- 禪宗不一定要有 達摩大師來,也會有禪宗,為什麼?
- 禪宗不一定要有 達摩大師來,也會有禪宗,為什麼?
- 禪宗不一定要有 達摩大師來,也會有禪宗,為什麼?
- 如何百分之百相信 導師?相信僧團?
- 如何百分之百相信 導師?相信僧團?
- 曾看過「密勒日巴大師傳」,密宗好像可以皈依多位上師。已在別的道場皈依,又在佛乘宗皈依,可以嗎?
- 曾看過「密勒日巴大師傳」,密宗好像可以皈依多位上師。已在別的道場皈依,又在佛乘宗皈依,可以嗎?
- 為什麼「隔陰之迷」有輕、有重?
- 為什麼「隔陰之迷」有輕、有重?
- 像 導師這麼大根器,都還有隔陰之迷,如果我們這輩子沒有遇到善知識,是不是就沒有修行,空過一生?
- 像 導師這麼大根器,都還有隔陰之迷,如果我們這輩子沒有遇到善知識,是不是就沒有修行,空過一生?
- 如何能減少我們的意識作用?
- 如何能減少我們的意識作用?
- 般若定,是否就是最深層意識的不動?
- 般若定,是否就是最深層意識的不動?
- 「離心意識參」應如何解釋比較能理解?
- 「離心意識參」應如何解釋比較能理解?
- 所謂深層意識出現,是什麼意思?
- 所謂深層意識出現,是什麼意思?
- 表面意識接受心法,但潛在意識有對抗,應如何改善?
- 表面意識接受心法,但潛在意識有對抗,應如何改善?
- 意識要如何才能「轉」?
- 意識要如何才能「轉」?
- 如何在逆境時可以轉念為「一切是 祖師最好的安排」?
- 如何在逆境時可以轉念為「一切是 祖師最好的安排」?
- 要認為 祖師給的任何東西都是最好的,同時也是考驗嗎?
- 要認為 祖師給的任何東西都是最好的,同時也是考驗嗎?
- 緣道祖師說「一念轉自業轉」,要如何轉念呢?
- 緣道祖師說「一念轉自業轉」,要如何轉念呢?
- 禮佛拜懺就是要消除業力,為什麼還會業力反彈?
- 禮佛拜懺就是要消除業力,為什麼還會業力反彈?
- 念佛迴向,會不會業力反彈?
- 念佛迴向,會不會業力反彈?
- 如何排除障礙?
- 如何排除障礙?
- 消除業障最快的方法是什麼?
- 消除業障最快的方法是什麼?
- 定業可以轉嗎?
- 定業可以轉嗎?
- 佛也有業力嗎?
- 佛也有業力嗎?
- 為什麼學佛前一切順利,學佛後出現很多障礙呢?
- 為什麼學佛前一切順利,學佛後出現很多障礙呢?
- 如何才能不住相布施?
- 如何才能不住相布施?
- 法布施與無畏施有無功德?
- 法布施與無畏施有無功德?
- 如何在實證上了解心量擴大,而不是用意識心來想像心量大是怎麼樣的大?
- 如何在實證上了解心量擴大,而不是用意識心來想像心量大是怎麼樣的大?
- 如何修肚大、德大?
- 如何修肚大、德大?
- 無論好的、不好的都是 祖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排;若要改變因緣,是不是要靠去習氣、修德大慢慢改變?
- 無論好的、不好的都是 祖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排;若要改變因緣,是不是要靠去習氣、修德大慢慢改變?
- 福德累積多了,就會比較容易證道、成佛嗎?
- 福德累積多了,就會比較容易證道、成佛嗎?
- 去習氣很難,如何才能像 導師當初下決心去習氣?
- 去習氣很難,如何才能像 導師當初下決心去習氣?
- 自己知道習氣要改,但一下子要斷掉那些緣,每天像在天人交戰一樣,怎麼辦?
- 自己知道習氣要改,但一下子要斷掉那些緣,每天像在天人交戰一樣,怎麼辦?
- 修行最快的方法是什麼?
- 修行最快的方法是什麼?
- 為什麼不能看破?
- 為什麼不能看破?
- 腦神經如何放鬆?
- 腦神經如何放鬆?
- 如何才能「應無所住」?
- 如何才能「應無所住」?
- 如何下功夫,才能做到「不住」呢?
- 如何下功夫,才能做到「不住」呢?
- 主動積極會不會變成過於固執?
- 主動積極會不會變成過於固執?
- 「凡事先檢討自己,不檢討他人」,這樣會不會太消極?
- 「凡事先檢討自己,不檢討他人」,這樣會不會太消極?
- 既然意識動輒得咎,那麼時常要反省檢討,會不會動太多的意識心?或是能不去動是最好的?
- 既然意識動輒得咎,那麼時常要反省檢討,會不會動太多的意識心?或是能不去動是最好的?
- 許多事想要「見無所見」,似乎很難做到,當作沒看到可以嗎?
- 許多事想要「見無所見」,似乎很難做到,當作沒看到可以嗎?
- 假設看到僧團中的人有缺點,是否要視而不見?
- 假設看到僧團中的人有缺點,是否要視而不見?
- 放不下怎麼辦?
- 放不下怎麼辦?